联华证券平台|十大在线配资平台|正规实盘配资公司!

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 工业产值下降47%,失业人群排起长队,股市暴跌九成,美国大萧条

联华证券平台|十大在线配资平台|正规实盘配资公司

栏目分类
联华证券平台|十大在线配资平台|正规实盘配资公司
联华证券平台
十大在线配资平台
正规实盘配资公司
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 工业产值下降47%,失业人群排起长队,股市暴跌九成,美国大萧条
发布日期:2024-07-31 22:46    点击次数:67

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 工业产值下降47%,失业人群排起长队,股市暴跌九成,美国大萧条

4月10日,2023年刚加入亿合门窗任股东、董事和旗下品牌安柏瑞门窗总裁的黄伟国,已经离开亿合门窗。

大萧条爆发于1929年,起初发生在美国,后来波及到了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,最终演变成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灾难。

由于这次危机持续时间太长、波及范围太广,所以时至今日,大萧条这个词,就特指当年发生的那次经济危机。

1929到1933年间,美国的失业率一度超过了26%,人均工资下降了27.3%,工业总产值下降了47%,而股市则从最高的386.1点下跌到了40.56点,整整下跌了九成。

全美倒闭了近一半的银行,900多万个储蓄账户清零,领取救济食品的人排起了长队,塞满了好几个街区,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高达200至400万。

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,在上任前曾承诺要让全体美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,但他上任后,很多美国人失去了家园,住进了棚户区,这样的棚户区在当时被称作“胡佛村”,很多美国人没地方睡,只能睡在公园的长凳上,将报纸铺在身上保暖,这样的报纸在当时被称作“胡佛毯”,此外,还有胡佛旗"(把空口袋内外翻转)、"胡佛革"(鞋底烂穿时用于修复的纸板)、"胡佛马车"(由马拉动的汽车)等等,通过这些描述,我们就能看出,当时的美国人是活得有多惨了。

为了摆脱危机,像德国、日本、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就搞起了法西斯主义,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,因此,大萧条也成为了二战的导火索。

那么这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经济危机是怎么爆发的呢,这场危机最终又是怎么解决的呢,本期我们就来说一下,那场史上著名的大萧条。

话说南北战争结束后,铁路运输在美国被广泛应用,大幅降低了货运和客运成本。19世纪后期,美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“镀金时代”,从纺织工业分离出来的机械制造工业成为主导产业,并形成带有“零件标准化、可互换性、高效率大批量生产”的美国制造体系。1895年,美国在工业总产值上超过英国,位居世界第一。

到了20世纪20年代,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、电力的普及为美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,被称为“咆哮的二十年代”

在这样的背景下,美国就出现了消费信贷这个新兴产物。

消费信贷,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,通俗来说就是购买商品的时候,你不用一次性付全款,而是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。

而消费信贷这个东西,就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的,而要说到消费信贷,我们就不得不提福特汽车的创始人,亨利福特。

福特在当时将流水线概念引入了汽车行业,也就是将汽车生产分成若干流程,每个流程由专门的工人负责生产,此举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,使福特汽车能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。

1908年,福特推出了面向普通大众的T型车,从此汽车便开始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。

不过无论福特怎样降低生产成本,T型车离当时的普通大众还有一段距离。

就拿售价来说,T型车的售价起初是3500美金,远低于同期竞争车型的5000至6000美金,到了1916年,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能的扩大,价格还降到了2900美元,几乎是同类车型的一半。但即便T型车卖的这么便宜了,人们还是买不起。

就拿危机爆发前的1929年来说,当时美国人的年均工资为681美元,不吃不喝也要4年多才能买上一辆。为了普及T型车,福特便想到了消费信贷这个办法。

此前,虽然普通人也能从银行借钱消费,但通常来说,人们从银行贷到的基本是房贷。

而在消费品领域引入借贷,是从来没有过的。好在当时美国经济繁荣,工人们的工资收入稳定,银行手上也有很多宽裕的资金,反正这些资金闲着也是闲着,借给人们消费,也是扩展业务了。

于是,一辆标价3000美元的T型车,人们只需支付少量的首付款,就能立马开回家,这就导致T型车的销量猛增了起来。随着T型车的普及,截止1929年,美国实现了2300万辆汽车的保有量,每5个美国人,就拥有一辆汽车,实现了汽车的普及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公司销量猛增,大赚了一笔,银行放出了更多的贷款,收到了更多的利息,也赚了个盆满钵满,而消费者则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汽车,参与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好处,于是,在T型车引入消费信贷后,美国的其他消费品也陆续引入了这种消费模式,如缝纫机、留声机、洗衣机等当时流行的消费品。

到1927年,美国人75%的汽车、80%的留声机、75%的洗衣机、65%的吸尘器以及25%的珠宝等都是以信贷消费的方式购买的。

因为有了消费信贷,消费者的消费就增加了,消费增加了,产品的销量就增加了,产品销量增加了,工厂的利润就增加了,于是工厂就能扩大生产,给工人发放更多的工资,工人有了更多的工资,就能有更多的消费,经济就更好地转了起来。

虽然消费信贷刺激了美国的经济,但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。

众所周知,通常来说,房产是可以保值增值的,就算借款人还不起房贷了,银行将抵押的房产拍卖,拍卖所得也往往能覆盖银行贷款,银行就不会亏损。

但消费品就不同了,随着时间的推移,消费品的价值是不断下降的,一辆售价3000美元的汽车,用过之后就会大幅贬值,拍卖得来的钱,不能覆盖银行贷款,银行就会亏损。

可以说,消费信贷是大萧条爆发的第一个原因,而大萧条爆发的第二个原因,就是财富的分配不均。

据统计,1920到1929年间,美国生产指数上升了62.5%,但工人工资指数却仅仅上升了3.28%,大生产带来的利润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。

收入分配不均拉大了美国的贫富差距。在20年代的经济大繁荣里,越是在收入分配中占据优势的阶层,收入增长越快,到1929年,全美国家庭中最富有的0.1%家庭的收入已经相当于最贫困的42%家庭收入总和。

而越是贫困的家庭,收入增长就越慢,与此同时,由于消费信贷的扩张,导致商品销量猛增,商品销量猛增的背后,就必然是大量的买买买,而买买买的行为,就造成了物价上涨,从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胀。

物价上涨,工资却没涨,钱要是一直放在银行,就会不断贬值,这个味道,我们是不是有些熟悉呢?

华尔街

所以当时美国的普通人,为了对抗通胀,就不得不做些投资,那投资什么好呢?对于当时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说,自然就是股市了,于是股市就成了大萧条爆发的第三个原因。

20世纪初,美国股市在实体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水涨船高,成为理想的投资对象。同一时期,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,也助涨了股市。当时美国各银行的准备金率,就下调到了10%,仅此一项,就为美国增加了60%的货币供应,再加上银行的低利率环境,于是大量资金就涌入了股市。

从1921年到1929年的8年时间里,美国股市一路上涨,从68.35点上涨到了最高的386.10点,上涨了438%。

这其中,不少人因为投资股市而大发横财,赚钱效应就吸引了更多的人,尤其是普通人投入其中。在股市最繁荣的时候,整个美国有3000万个家庭投入到了股市,可以说,当时的美国,可谓是全民炒股。

随着赚钱效应的不断放大,不少人就加起了杠杆,当时的投资者,只需缴纳25%的保证金,就能在市场上购买股票,而剩余的钱,自然是股票经济人从银行帮忙借到的。

此举虽然在市场上行的时候能放大收益,放大上涨,放大信心,但当市场下跌的时候,也会放大亏损,放大下跌,继而放大恐慌。

整个20年代,美国的生产力大幅上升,市场持续繁荣,股市蒸蒸日上;在那个年代,人们可以在股市轻松挣钱,然后拿着挣到的钱肆意消费,到处都是灯红酒绿,纸醉金迷,似乎美国就是人间的天堂。

时间来到1928年,其实当时的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市场过热的问题,觉得大家都靠着借钱来维持繁荣总不是个事,因为借的钱总是要还的。

于是美联储便开始加息,想给过热的市场降温,从1928年2月到7月,美联储持续加息,将利率从1.5%提高到了5%,到了1929年8月,美联储就再次将利率上调到了6%。

随着利率的上升,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,市场上的资金开始撤离。

而正好此时的欧洲,完成了一战后的重建,新建的工厂比美国更有效率,同时欧洲各大银行也在这一时期降低了银行利率,吸引了大量投资。

一方面,美国持续加息给经济降温,另一方面,欧洲却在降息刺激经济,于是大量资金就从美国转移到了欧洲,这对于当时的美国市场,尤其是美国股市来说,就无异于釜底抽薪了。

1929年4月,胡佛当选美国总统,可仅仅半年后的1929年10月29日这天,美国股市就迎来了史上著名的“黑色星期二”,由于此时美国股市处在相当的高位,而大量资金又撤出了股市,市场缺少资金接盘,于是股市的下跌就变得不可避免了。

这一天,股市开始崩盘,从当年最高的386.10点,下跌到了1932年最低的40.56点,下跌了将近90%。这种级别的下跌,已经不能用腰斩、膝盖斩来形容,简直就是脚踝斩了。

美国史上最倒霉催的总统,胡佛

无数的美国家庭,一夜之间倾家荡产,一辈子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;而对于有钱人来说,他们也将大量资金投入了股市,其中不少还是用于企业运营的资金,由于资金在股市套牢,导致企业无法运转,一时间大量企业关门歇业,于是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,加入到了失业大军。

由于大量工人失业,失去收入,这就导致消费大幅降低,消费的大幅降低,就导致企业销售大幅下降,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,甚至倒闭,企业倒闭又引发了更多人的失业,由此恶性循环。

同时,由于股市中存在大量的杠杆,助长了股市的暴跌,大量的银行借款也在暴跌中蒸发,使银行损失惨重。同时,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,这些人无力偿还消费贷款,银行拿着汽车、留声机、洗衣机、收音机这些抵押品也卖不了几个钱,导致大量的银行消费贷款无法收回。

这又引发了银行的破产,银行破产接着引发了恐慌情绪,人们纷纷来到银行取钱,生怕银行一破产,自己的储蓄就没了,进而又引发了银行的挤兑潮,截止1932年,美国就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,金融系统直接崩溃。

整个大萧条期间,美国有85000家企业破产,1370万人失业,许多人因忍受不了痛苦而自杀,国民生产总值从1056亿美元下降到了778.3亿美元。

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,上任前承诺要消灭美国的贫困,但讽刺的是,在他的任上,美国却经历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,面对这场危机,胡佛不愿过多刺激经济,所以也就没什么建树。

直到1933年,罗斯福总统上台后,这场经济危机才得到彻底缓解。

今天我们都知道,罗斯福上任后,启动了罗斯福新政,而所谓的罗斯福新政,其实就是计划经济。

所谓的市场经济,就是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,政府不对市场做过多的干预,尤其是直接干预,相对而言,计划经济,就非常注重政府的行政手段了,可以直接干预市场。

当时美国的问题就在于,市场本身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。

就拿当时最棘手的事情,市场不断蔓延的恐慌情绪来说,如果罗斯福不采取行政手段,强行暂时关闭银行和股市,那么以当时的情况,银行就会被挤兑破产,股市就会不断暴跌,美国的金融系统就会直接玩完,经济复苏就无从谈起。

罗斯福很清楚,当时的美国政府该做什么,那就是底层人民需要救助,经济需要恢复,状况需要改变。

失业的工人太多,他们没有收入,生活陷入困境,而没收入就没消费,买不了东西,买不了东西,卖东西的就卖不出去,卖东西的卖不出去,企业利润就会下降,就会有更多的人失业。

在这个圈子里,生产、发工资、卖东西、拿到工资去买,这一圈里是没有外来的东西的。

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罗斯福新政中最大的亮点,通过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展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,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,先前失业的工人就重新有了工作,这些人就能拿到基建项目的工资,拿到这个钱之后他们就可以去消费。

等于是这个圈外的一股钱流进来了,这个圈就会慢慢转起来。

当工人都消费了,工厂的商品就能卖出去,当工厂的商品卖出去了,工厂就有利润,给工人发工资,于是经济就重新转动了起来。

当经济重新转动,政府就能从中得到税收,有了税收,政府就能救助更多失业的工人和企业。

对于当时不少失业工人来说,他们只是暂时失去了工作,由于先前的借贷消费,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,此时政府出手救助,帮助这些工人渡过难关,过段时间他们就能重新找到工作。

罗斯福就让一个恶性循环的事情,通过外来的一股助力,把这个东西慢慢变成一个良性的循环,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困境。

其实胡佛的失败就在于,他没认识到市场解决不了先前没有遇到的问题。

比如预支消费,把明天的钱拿到今天来消费这件事,之前的市场是没干过的。在信用消费出现之前,人们都是先攒钱再买东西,人们从来没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去预支未来收入的情况。

再比如市场完全失灵,陷入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,只有通过外力干预,才能彻底解决。

让市场去干一件他从来没干过的事的时候,市场其实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的。

罗斯福新政期间工程,胡佛大坝

而罗斯福的这些政策,就和当时的苏联很像,其实当时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些,只不过罗斯福的能力在于,他能说服极度讨厌、恐惧、厌恶计划经济的美国国会来接受他的这套东西,如果换做别人,恐怕就做不到了。

于是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下,美国经济逐步复苏,在复苏了几年后,美国又遇到了“好运”,战争。

比如1937年开始,日军全面侵华,1939年开始,德国入侵波兰,二战全面爆发,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前,美国一直都超然于战场之外。

由于战乱,一方面大量资金从欧洲流到了美国,为美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;另一方面,美国向参战各国出口商品,也着实发了一笔战争财。

就这样,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,在美国的罗斯福时代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,得到了彻底终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