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公元228年,蜀汉军师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,意在收复汉中三郡,然最终因马谡违命导致街亭之败,只得悻悻收兵。而就在同年年底,诸葛亮竟然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,直指陈仓要害。这突如其来的举动,让许多人不解——明明刚打了败仗,诸葛亮为何又敢督三军北上征战?其中的缘由,恐怕只有亮公自己才最清楚。一、轻敌之下春风再起,诸葛亮再督三军北征曹魏
公元228年春,蜀汉军师诸葛亮终于藉由内部反对势力平定的良机,率军北上收复汉中三郡。他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,以五万大军主力偷袭祁山,而让赵云、邓芝等人牵制曹魏援军。同时,派马谡镇守街亭,阻断曹军援兵。
这看似天衣无缝的计策,本该让蜀军凯旋而归。哪知马谡贪功冒进,违反军令擅自进攻,反遭曹将张郃灭于街亭。亮公谋事不密,终究让敌人得逞,只得黯然收兵回蜀。
此役失败,无疑是蜀汉国力的惨痛损耗。亮公此番出征,可谓是孤注一掷、鏖战穷蹙,甚至不惜背弃君命。结果却以血的教训偿还昔日的轻敌——曹魏远非当年魏国,早已是足以拉锯蜀汉国运的强敌。
而对曹魏来说,此战的胜利更添了几分骄横气焰。他们并不将一个刚刚浴血夷陵的蜀国放在眼里,甚至降低了对蜀汉的警惕。一时间,蜀汉在曹魏心中,是个不值一提的小角色。
谁知,就在同年年底,当曹魏还沉浸在大获全胜的喜悦中时,蜀汉军师又再度督三军北上了!
十一月,诸葛亮紧锣密鼓地调遣五万大军,从子午道直插散关,一路杀到陈仓要害。曹魏措手不及,急忙调动关中诸军前往支援。时值深秋,北方天寒地冻,曹兵裹襟顶寒,奔波于崤函间。
而此时的蜀军却是士气高昂,仿佛街亭一败从未发生过。在亮公的指挥下,大军以雷霆之势杀到陈仓城下,将守将郝昭团团围困。
曹真率领援军连夜北上,还差百余里就要到达陈仓。亮公却丝毫不慌,只留少数兵马围困,大部队则退到城外十余里处扎营休整,以待援军到来。
一时间,朝野上下为之譁然。亮公方才还于街亭吃了闷亏,如今又敢率军深入虎穴,其胆识之大,令人叹服!就连曹睿也为之心惊,连忙下诏令要将亮公生擒。然而亮公此举究竟是英妙神算,还是后继无力的孤注一掷,却无人得知。唯有等待时日可证众疑云。
二、东吴压力山大,亮公再出用兵解围
时值228年秋,在北方的蜀汉刚刚血战街亭而归,东南方的孙吴却也在与曹魏紧锣密鼓开战。这一年,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率军攻打合肥新城,数次权计,终于将守将曹休逼退。一时间,东吴旗开得胜,士气大振。
孙权想乘胜追击,却被陆逊劝止。陆逊认为孙权此举过于冒进,不如退兵固守,等待时机。然而就在东吴军刚刚撤离新城时,曹魏立即调发大将张辽、张郃等人带领三万大军前来救援。两军在石亭一带遭遇,陆逊只得重新部署迎战。
此时吴军已经行军劳顿,疲于奔命。而曹军却是千里赶来,气势如虹。陆逊只能勉力支撑,与敌军周旋。
战至第三日,两军仍然不分高下。陆逊看出虽然目前可以与曹军打个平手,但要打赢还有很大困难。于是决定主动退兵,回到垒营中保全实力。
曹魏虽然没能击退东吴军,但已切断了孙权北伐的念想。当孙权看到陆逊带着军队退回己方境内,也不禁心生忧虑——想要与曹魏抗衡,看来仍需更长的时间积蓄力量。
这时,诸葛亮的来信如期而至。信中称自己已率大军北上,死死围困陈仓,若击破此城,便可直抵长安。如今曹军主力被牵制在西,东吴正可借机休养生息。
读罢亮公来信,孙权豁然开朗。原来蜀汉之所以再次用兵,是在配合吴国,牵制住曹魏关中大军。如此看来,自己方才之败也就不足为虑了。
孙权立即回信亮公,盛赞其出兵之举,助吴国解围。两国联盟,共擒魏寇,誓不放过。看来,亮公此次北伐,并非单纯为了雪耻复仇。而是出于长远考量,在东吴遭遇危机之时,挺身解围,确保联盟之成立。唯有两国联手,方可与曹魏抗衡。这般大局观念,足见亮公过人之处。
三、围而不攻,粮尽而还,诸葛亮的真实目的
十二月中旬,天寒地冻,战事已至第二十天。亮公率五万大军兵锋直指陈仓城下,却只是围困不攻。曹军援兵已至城外十余里,随时可以投入战斗。然而亮公却留下小股兵力继续围困,大部队仍然驻扎在前线营地休整。
曹真率领大军压境而来,亮公却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。两军对峙十天有余,鼓角喧天,甲胄森森,却始终没有爆发大规模会战。
郝昭守城的斗志已然稍挫,数次请降不得。城中粮草将尽,郝昭只得向曹真发出救援信号。曹真正欲救援,却又苦于亮公军势强大,不敢轻举妄动。
如此僵持大半月后,陈仓城中粮草已然见底。亮公却也并未趁机攻城,而是留少数兵马继续围困,主力军则凯旋归蜀。
一时间,世人都为此举不解。亮公明明已经将敌人围困于城,为何不一举歼灭,反而放弃最好的机会空手而归?难道是军心涣散,无力攻城所致?
然而,亮公此举的真实目的,恐怕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。亮公深谙用兵之道,此番北伐,并非是为了攻城略地,而是有更深层的考量在内。
首先,亮公此举牵制住了曹魏大军。当曹真率领援军赶到陈仓时,亮公已经完成了围城的战略部署。曹真即便想救援陈仓,也难以轻举妄动。
其次,亮公此举取信于东吴。以围城不攻的方式,向孙权表达出自己全力牵制曹军的决心,让孙权放心后方,安心休养生息。
再者,亮公也考量到军队久居深入,难以为继。不如退兵保全实力,等待更好的进攻机会。毕竟,这只是长久对抗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。所以,亮公此番围城一月,最后不攻而退,并非是无奈之举,而是出于长远目光的考量。兵不厌诈,亮公这般用兵,足见大智大勇。
四、兵不血刃收复二郡 为日后积蓄实力
229年春,天气转暖,万物复苏。此时亮公大军已经完成对陈仓的围困,正有序地蜀中。而曹真也只得无功而返,全军返回长安。
亮公率军回师的路上,特意留下心腹大将陈式,命令他带领一部分兵马,趁曹魏无暇他顾之机,夺取武都、阴平二郡。
陈式得令后,立即率兵杀向武都。守将见状,望风投降。阴平守将也不战而屈膝。仅仅半月时间,武都与阴平二郡便重新归入蜀汉版图。此时,曹魏手下大将郭淮正率领大军想要夺回两郡。还未行至中途,便遭遇了从陈仓大战归来的亮公大军。
亮公军容整肃,气势如虹。郭淮一见状,心知不敌,也不敢贸然前进。只得停下大军,对峙观望。两军虽然未交手,但郭淮已然意识到任何进攻都将落空。最终,只得无奈放弃,与亮公各自回军。
至此,武都、阴平二郡顺利取回,为日后实力积累立下汗马功劳。亮公用兵如神,既达成了牵制曹魏,攻取失地的目的,又做到了兵不血刃。这般出奇制胜之谋,令敌我俱叹服不已。
取回二郡,无疑让蜀汉国力为之一振。人口、资源再度统归己方,为后续战事提供了充足后援。而曹魏方面,此番大战虽未伤亡惨重,但已付出许多军需开支。况且武都、阴平又失守于蜀,无形之中削弱了实力。此役过后,蜀汉士气大振,国力也渐趋饱满。亮公用兵如神,让蜀汉在与曹魏的较量中,渐渐扳回一局。北伐大业,终将实现在望。
五、命悬一线,亮公仍有大局在握
此战过后,亮公虽为外界所不解,却丝毫未被外界评说动摇。他心知肚明,此役的目的就在牵制敌军,而非单纯攻城略地。既已达成牵制之目的,自然也就无需再纠结无法攻下陈仓一城了。
历史矛盾: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,双方在多个领域存在冲突和对抗。此次暗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。
亮公的用兵,向来不是为了一时快意,而是为了长远大局。他的眼光远在天边,脚下的利害得失并不足以左右其心志。
即便两次北伐似乎都以失败告终,亮公也丝毫不气馁。失败过后必将成功,放眼天下苍生,大业终将实现。此时此刻,亮公命悬一线,军心涣散,颇有江郎才尽的味道。
结语:
229年春,诸葛亮完成第二次北伐,凯旋而还。虽未攻克陈仓,但达成战略牵制之目的,让东吴解围减压;又兵不血刃夺取二郡,为后续积蓄力量。此番用兵之谋,展现出诸葛亮的睿智和魄力。尽管此时的形势对蜀汉并不利,但亮公志在九域,大业终成。
他不因一次挫折就丧失斗志,而是更加冷静地审视局势,确立新的方向。这般气魄与胸怀证券杠杆网,足为后人仰慕。曹魏虽然仍强大,但蜀汉也在亮公带领下,以稳健的步伐走向强盛。终有一日,三国鼎立之势必将被打破,沛然莫之能禁的大业,也将实现在亮公手中。
孙权诸葛亮陈仓曹真曹魏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